物聯網結合科技 打造遠距復健教室 為了讓偏鄉慢飛天使能享有較好的療育,減輕家長負擔,「偏鄉早療實驗計畫」召集來自中央大學、台東大學與清華大學等多位跨領域專家、教授,整合資訊工程及特殊教育專業,與物聯網做結合,建置雲端資訊平台、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家庭日常生活晤談評估系統。
早期介入家庭日常生活晤談評估系統,主要是透過遠距視訊與早療家庭晤談、檢視環境,讓家庭照護者、專業人員等人,共同檢視早療孩童日常生活作息,並擬定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讓孩子的復健課程融入日常生活;具備結構化題項、自動化計分模式、語音自動輸入等功能,可縮短訪談時間並促進訪談效率與紀錄。
該系統具有紀錄與目標追蹤功能、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整理與下載等功能,目前已有9組早療家庭與6位專業團隊人員共同協作及參與測試,希望藉此提升偏鄉療育效能與可行性、有效降低相關社福機構在專業傳輸之經費及舟車勞頓之苦。
同時,早療團隊引進VR虛擬實境技術與穿戴式感測技術,打造「虛擬復健教室」,將設備設置在早療家庭或社區據點,並應用於4至6歲孩童身上,透過專為孩童設計的VR遊戲讓孩子對復健產生興趣,不用親自抵達療育院所,透過遠距即可在家中及協會據點進行復健。

幾經測試與調整,虛擬復健系統已在今年4月架設完成,每一位孩子在使用復健系統前,負責設計虛擬復健教室的中央大學資工系葉士青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會以目前臨床上,客觀、常用且為國際通用之標準,針對孩子的動作與認知部分,進行臨床評估,再透過科技輔具紀錄細節、掌握孩子復健進度。
葉士青透露,目前虛擬復健系統使用成效初步顯示良好,具體數據細節還在分析中。由於孩子使用虛擬復健系統時間愈長、愈久,進步效果將會愈好,因此,後續仍將長期進行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