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CES 2020智慧醫療亮點團隊新創巧妙運用邊緣運算、AI、非侵入概念 落實預防醫學與全人照護

Share This Post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智慧醫療展區的AHEAD團隊。蔡騰輝

2019年智慧醫療發展方興未艾,各式新創團隊藉由醫療物聯網設備,整合感測層、傳輸層、資料層、分析層,進而產出不少病人安全預測以及術後復健系統。此外,跨入2020年,更多智慧醫療新創企業都積極爬梳過去收集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庫,期待未來落地的5G基礎建設完成後,能有更多整合應用,藉此提升遠距醫療、邊緣運算、人工智慧應用。

邊緣運算功能已融合呼吸與急重症醫學:聿信醫療

在科技部TTA台灣館CES亮點團隊當中,聿信醫療器材(Heroic-Faith Medical Science)推出偵測呼吸與肺音的AI科技,聿信技術長蔡富吉表示,希望透過創新技術來提升拯救人命時的效度與信度,目前聚焦肺部與呼吸領域偵測聿信團隊,藉由非侵入的重症醫材,來增進COPD、哮喘、肺水腫、肺積水、耳鼻喉科等領域的早期病灶偵測應用,以期落實預防醫學與實時偵測。

過往的肺音監測技術,都只有醫師早晚查房的時候聽一次,然而,若是病灶沒有在這個時間點出現,醫療人員很難以掌握與了解。此外,本身也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聿信醫療器材科技總經理許富舜表示,有時病症發生的時候,病人可能不在醫院,可能在家中、療養院、社區等地,這些狀況也讓醫療人員無法得知病人的真實狀況,也因為這樣,團隊希望透過持續研究聲學結構、提升邊緣運算效率、縮小貼片等硬體體積的方式,讓肺部的聲學訊號圖、時間、圖像、肺部結構、心臟結構等內容都可以清楚呈現。

醫療AI從影像分析跨入臨床輔助:AHEAD

TTA亮點團隊當中,還包括聚焦整合AI血癌臨床分析系統的AHEAD。團隊藉由5,000多筆醫療數據訓練出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判讀正確性上已超過90%、預後預測80%。目前的技術能夠讓醫師在7秒內就能掌握過往需要30分鐘的血液診斷內容。

系統使用上,醫師打開AHEAD系統後,可以選擇檢測流程、選取檢測樣本,以及設定參數,系統就會自動生成3D的影像判斷結果。此外,也以顏色區分有無病灶,像是藍色代表過去沒有白血病、紅色則代表過去有血液疾病,再加以比對當下的檢驗結果,即可大幅減少過往醫師需要仔細觀察血液和骨髓中是否有微量血癌細胞所需的時間。

AHEAD執行長王毓棻表示,與其他醫療器材廠商的分析軟體不同,AHEAD平台不僅將資料圖像化,更藉由機器學習的方式,將大量醫師診斷資料、臨床經驗融入人工智慧演算法當中。在提升和解決血液系統相關疾病檢驗和預後診斷速度的同時,也期許未來能夠持續針對不同疾病與症狀開發更加全面的AI輔助系統。

心臟血管疾病仍為技術提升項目大宗 非侵入式系統增益疾病偵測

依照死亡率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當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分別排名第2、第4、第8名,加總起來,其實預防、診斷、醫療、照護的需求不輸惡性腫瘤,也因此不少醫療創新技術也希望能夠提升心血管領域的醫事資源。

即便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然而,若是醫療物聯網裝置使用、穿戴、搭配起來不舒服、異物感太重,使用者根本無法長時間使用,無法長時間使用,也造成專業醫療團隊無法收集連續性的資料,供系統統計與分析。也因為這樣,本次CES TTA新創團隊中,像是Above Care 的Flow-EZ解決方案,就是希望透過非侵入式、非定點、簡單操作的血流偵測系統,讓使用者在10秒之內,就能知道自己的血液流動狀況,來增進包括洗腎病人的安全。

此外,Hou-Yi Medical Science Corporation以及鉅怡智慧(FaceHeart)也都透過完全不須「觸碰」到身體的臉部辨識方式偵測心律變異,讓使用者在與儀器簡單互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偵測生理數值,進而以「無感」的方式來落實預防醫學。而在偵測數據過後,針對醫療物聯網設備應用後續的資料管理方面,Singular Wings Medical也以群體心血管疾病即時監控系統來協助,不僅有機會降低民眾猝死機率,也提供心血管疾病病人長期的照顧與關懷。

文章轉載至: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76066_4mm13d155gwvjo73v9vrb

More To Explore